《满江红 江行和杨济翁韵》 辛弃疾
发布时间:2023-03-09
点击数量:
《满江红 江行和杨济翁韵》 辛弃疾
宋代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
是梦里、寻常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
笑尘埃、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拆。
英雄事,曹刘敌。
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
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释】
①由临安赴湖北途中作。简:书信。此作动词用。杨济翁、周显先:见前《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注①。 此舟行江上、即景生情之作。上片虚笔写景,隐含时光迅速、往事如梦之意。以下否定前我,追求山水林泉之乐。下片因地怀古,叹英雄无觅。“楼观”二句忧身愤世,而结穴于哀乐相循的不可知论。然则,从前我皆非的自嘲中,从对古英雄的追慕中,从“旌旗未卷头先白”的悲叹中,正可窥见稼轩胸中之郁闷。
②“过眼”四句:言眼前山水,都是梦中见过,旧时相识。按:稼轩南归初期,曾有一段漫游吴楚的生活经历,通判建康后,也大体宦游于吴楚一带,故有此感。
③“佳处”两句:言人生无多,理应拄杖着屐,遍游天下名胜。能消几緉平生屐:我这一生还能用几双木屐呢?緉(liàng亮):一双。屐(jī击):木底有齿的鞋,六朝人喜着屐游山。语出《世说新语·方正篇》,阮孚好屐,曾叹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通“緉”)屐。”
④“笑尘劳”两句:自笑半生辛劳,长年为客。尘劳:风尘劳辛,指其宦游生涯。三十九年非:回顾三十九年,一切皆非。《淮南子·原道训》:“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时稼轩年近四十,套用此语自叹。
⑤“吴楚”两句:言东南一带地域开阔。此化用杜甫《登岳阳楼》诗意:“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诗极言洞庭湖宽广,似将中国大地分裂为二。坼(chè彻):裂开。
⑥“英雄”两句:谓图英雄霸业者,惟曹操和刘备相与匹敌。曹操尝与刘备论时事,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此明颂曹、刘,暗扬孙权。盖当时堪与曹、刘争雄天下者惟孙权,而他正霸居吴楚一带。稼轩《南乡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与此暗合。敌:匹敌。
⑦“被西风”两句:言历史遗迹被无情西风一扫而尽。
⑧“楼观”两句:感慨宦迹不定,事业未就而鬓发先白。楼观甫成:楼阁刚刚建成。苏轼《送郑户曹》诗:“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此喻调动频繁,难展才略。旌旗未卷:指战事未休,喻复国大业未了。
⑨“叹人生”两句:谓哀乐相循,古今同理。言外之意,大可不必计较。转相寻:循环往复,辗转相继。
此词与《水调歌头 》(落日塞尘起)为同时先后所作。题一作“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 ”,乃作者离开扬州溯江上行,途中抒怀而成。今存杨炎正(济翁)《满江红》数首 ,其中“典尽春衣”一首有“功名事,云霄隔;英雄伴,东南坼”,“问渔樵、学作老生涯,从今日”等语,与这首词虽用韵不同,而情调相同,意气相通。或为本词所和之韵。”
此词可分三层。
上片为第一层,由江行沿途所见山川引起怀昔游,痛惜年华之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山川秀美,辛弃疾南归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吴楚,行踪遍及大江南北,对这一带山水是熟悉的。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调动频繁,告别山水长达十年。今日复见眼中川“ 都似旧时相识”了。“溪山”曰“过眼”,看山却似走来迎,这是江行的感觉。“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是久违重逢的最初的感触。往事虽“还记得,却模糊 、记不真切,真象一场旧梦。“还记得、构中行遍,江南江北”,“梦中”云者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雄心壮志未得实现。业已倦于宦游的结果。反复玩味以上数句,实已暗伏“尘劳”、觉非之意。官场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旧曾相识虚如幻梦不如远离,同时也就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召唤,来自大自然的召唤 。所以,紧接二句写道:“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要探山川之胜,就得登攀,“携杖 ”、着“屐 ”(一种木底鞋)是少不了的。
《世说新语·雅量》载阮孚好屐,尝曰 :“未知一生当着几量(两)屐?”意谓人生短暂无常,话却说得豁达幽默。此处用来稍变其意,谓山川佳处常在险远,不免多穿几双鞋,可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结尾几句就对照说来 ,“笑尘劳、三十九年非”乃套用蘧伯玉(春秋时卫国大夫)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的话(语出《淮南子·原道训》),作者当时四十岁,故这样说。表面看,这是因虚度年华而自嘲,其实,命运又岂是自己主宰得了的呢。“长为客”三字深怀忧愤,语意旷达中包含沉郁。
实为作者于四十年年来之感慨,年已四旬,南归亦久,但昔日的志愿,却无一件得以实现,感慨,今是昨非,一生劳碌,原来“长为客”无丝毫是自己左右的。
这片六句另起一意为第二层,由山川地形而引起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怀。扬州上游的豫章之地,历来被称作吴头楚尾。“吴楚地,东南坼”化用杜诗(《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景仰。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志·先主传 》)而孙权堪与二者鼎立。此处四句写地灵人杰,声情激昂,其中隐含作者满腔豪情 。“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二句有慨叹,亦有追慕。恨不能起古人于九泉而从之的意味,亦隐然句中。
结尾数句为第三层,是将以上两层意思汇合起来,发为更愤激的感慨 。“楼观才成人已去 ”承上怀古,用苏轼诗“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 ,这里是说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旌旗未卷头先白 ”承前感伤,由人及己 ,“旌旗”指战旗,意言北伐事业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
综此二者,于是词人得出一个无可奈何的结论:人间哀乐从来循环不可琢磨 (“转相寻”),“今犹昔”。这结论颇带宿命色彩,乃是作者对命运无法解释的解释。
更是作者对命运不如已愿,人事多乖的感叹。
词中一方面表示倦于宦游——“笑尘劳、三十九年非 ”,另一方面又追怀古代英雄业绩,深以“旌旗未卷头先白”为憾,反映出作者当时矛盾的心情。虽是因江行兴感,词中却没有着重写景,始终直抒胸臆;虽然语多含蓄,却不用比兴手法,纯属直赋。这种手法与词重婉约、比兴的传统是完全不同的。但由于作者是现实政治感慨与怀古之情结合起来 ,指点江山,纵横议论,抒胸中郁闷,驱使古人诗文于笔端,颇觉笔力健峭,感情氵弥满 。所谓“满心而发 ,肆口而成”,自具兴发感人力量。
【注释】
①由临安赴湖北途中作。简:书信。此作动词用。杨济翁、周显先:见前《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注①。 此舟行江上、即景生情之作。上片虚笔写景,隐含时光迅速、往事如梦之意。以下否定前我,追求山水林泉之乐。下片因地怀古,叹英雄无觅。“楼观”二句忧身愤世,而结穴于哀乐相循的不可知论。然则,从前我皆非的自嘲中,从对古英雄的追慕中,从“旌旗未卷头先白”的悲叹中,正可窥见稼轩胸中之郁闷。
②“过眼”四句:言眼前山水,都是梦中见过,旧时相识。按:稼轩南归初期,曾有一段漫游吴楚的生活经历,通判建康后,也大体宦游于吴楚一带,故有此感。
③“佳处”两句:言人生无多,理应拄杖着屐,遍游天下名胜。能消几緉平生屐:我这一生还能用几双木屐呢?緉(liàng亮):一双。屐(jī击):木底有齿的鞋,六朝人喜着屐游山。语出《世说新语·方正篇》,阮孚好屐,曾叹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通“緉”)屐。”
④“笑尘劳”两句:自笑半生辛劳,长年为客。尘劳:风尘劳辛,指其宦游生涯。三十九年非:回顾三十九年,一切皆非。《淮南子·原道训》:“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时稼轩年近四十,套用此语自叹。
⑤“吴楚”两句:言东南一带地域开阔。此化用杜甫《登岳阳楼》诗意:“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诗极言洞庭湖宽广,似将中国大地分裂为二。坼(chè彻):裂开。
⑥“英雄”两句:谓图英雄霸业者,惟曹操和刘备相与匹敌。曹操尝与刘备论时事,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此明颂曹、刘,暗扬孙权。盖当时堪与曹、刘争雄天下者惟孙权,而他正霸居吴楚一带。稼轩《南乡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与此暗合。敌:匹敌。
⑦“被西风”两句:言历史遗迹被无情西风一扫而尽。
⑧“楼观”两句:感慨宦迹不定,事业未就而鬓发先白。楼观甫成:楼阁刚刚建成。苏轼《送郑户曹》诗:“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此喻调动频繁,难展才略。旌旗未卷:指战事未休,喻复国大业未了。
⑨“叹人生”两句:谓哀乐相循,古今同理。言外之意,大可不必计较。转相寻:循环往复,辗转相继。
此词与《水调歌头 》(落日塞尘起)为同时先后所作。题一作“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 ”,乃作者离开扬州溯江上行,途中抒怀而成。今存杨炎正(济翁)《满江红》数首 ,其中“典尽春衣”一首有“功名事,云霄隔;英雄伴,东南坼”,“问渔樵、学作老生涯,从今日”等语,与这首词虽用韵不同,而情调相同,意气相通。或为本词所和之韵。”
此词可分三层。
上片为第一层,由江行沿途所见山川引起怀昔游,痛惜年华之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山川秀美,辛弃疾南归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吴楚,行踪遍及大江南北,对这一带山水是熟悉的。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调动频繁,告别山水长达十年。今日复见眼中川“ 都似旧时相识”了。“溪山”曰“过眼”,看山却似走来迎,这是江行的感觉。“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是久违重逢的最初的感触。往事虽“还记得,却模糊 、记不真切,真象一场旧梦。“还记得、构中行遍,江南江北”,“梦中”云者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雄心壮志未得实现。业已倦于宦游的结果。反复玩味以上数句,实已暗伏“尘劳”、觉非之意。官场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旧曾相识虚如幻梦不如远离,同时也就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召唤,来自大自然的召唤 。所以,紧接二句写道:“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要探山川之胜,就得登攀,“携杖 ”、着“屐 ”(一种木底鞋)是少不了的。
《世说新语·雅量》载阮孚好屐,尝曰 :“未知一生当着几量(两)屐?”意谓人生短暂无常,话却说得豁达幽默。此处用来稍变其意,谓山川佳处常在险远,不免多穿几双鞋,可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结尾几句就对照说来 ,“笑尘劳、三十九年非”乃套用蘧伯玉(春秋时卫国大夫)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的话(语出《淮南子·原道训》),作者当时四十岁,故这样说。表面看,这是因虚度年华而自嘲,其实,命运又岂是自己主宰得了的呢。“长为客”三字深怀忧愤,语意旷达中包含沉郁。
实为作者于四十年年来之感慨,年已四旬,南归亦久,但昔日的志愿,却无一件得以实现,感慨,今是昨非,一生劳碌,原来“长为客”无丝毫是自己左右的。
这片六句另起一意为第二层,由山川地形而引起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怀。扬州上游的豫章之地,历来被称作吴头楚尾。“吴楚地,东南坼”化用杜诗(《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景仰。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志·先主传 》)而孙权堪与二者鼎立。此处四句写地灵人杰,声情激昂,其中隐含作者满腔豪情 。“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二句有慨叹,亦有追慕。恨不能起古人于九泉而从之的意味,亦隐然句中。
结尾数句为第三层,是将以上两层意思汇合起来,发为更愤激的感慨 。“楼观才成人已去 ”承上怀古,用苏轼诗“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 ,这里是说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旌旗未卷头先白 ”承前感伤,由人及己 ,“旌旗”指战旗,意言北伐事业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
综此二者,于是词人得出一个无可奈何的结论:人间哀乐从来循环不可琢磨 (“转相寻”),“今犹昔”。这结论颇带宿命色彩,乃是作者对命运无法解释的解释。
更是作者对命运不如已愿,人事多乖的感叹。
词中一方面表示倦于宦游——“笑尘劳、三十九年非 ”,另一方面又追怀古代英雄业绩,深以“旌旗未卷头先白”为憾,反映出作者当时矛盾的心情。虽是因江行兴感,词中却没有着重写景,始终直抒胸臆;虽然语多含蓄,却不用比兴手法,纯属直赋。这种手法与词重婉约、比兴的传统是完全不同的。但由于作者是现实政治感慨与怀古之情结合起来 ,指点江山,纵横议论,抒胸中郁闷,驱使古人诗文于笔端,颇觉笔力健峭,感情氵弥满 。所谓“满心而发 ,肆口而成”,自具兴发感人力量。
《满江红 江行和杨济翁韵》辛弃疾 拼音读音参考
mǎn jiāng hóng jiāng xíng hé yáng jì wēng yùn
满江红 江行和杨济翁韵
作品展示
没有内容
免责声明
.名人查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名人查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mingrencha@88.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名人查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mingrencha.cn
本月热门作品
-
《语》64.5cm*64.5cm
《语》64.5cm*64.5cm
-
《清荷》67cm*133cm
《清荷》67cm*133cm
-
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
-
《金光普照》67cm*135cm
《金光普照》67cm*135cm
-
条屏《山水》137cm*34cm
条屏《山水》137cm*34cm
-
《爱莲说》丁松杰
《爱莲说》丁松杰
-
《观音》67cm*132cm
《观音》67cm*132cm
-
《佛》60cm*102.5cm
《佛》60cm*102.5cm
随机人物标签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