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 辛弃疾
发布时间:2023-03-09
点击数量:
《贺新郎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 辛弃疾
宋代辛弃疾
甚矣我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注释】:
原序: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注释】
①此罢居瓢泉之作。邑:指铅山县邑。仆:自我谦称。此词:指《贺新郎》词调。停云:停云堂。意:猜度,料想。援例:依照前例。指以词赋邑中园亭事。庶几:差不多。渊明思亲友:晋代陶潜有《停云》诗四首,自谓是“思亲友”之作。 词为停云山水而赋,更仿渊明《停云》诗意,颇类词中《停云》。“交游零落”,点明思友题旨。“白发”应“甚衰”,“一笑”自含悲凉。以下引青山为知音,曲笔传意。换头自况渊明风味,谓渊明为知酒之妙理者。继之抨击江左“清流”,实借古讽今。由今而念及国事身世,悲愤不禁,遂生“叫起风云”狂态。无奈古人无由见吾狂,而今人知我者,也不过“二三子”而已。
②“甚矣”三句:谓己十分衰老,感叹生平交游所剩无几。甚矣吾衰矣:《论语·述而》记孔子语:“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③“白发”两句:岁月蹉跎,白发徒长;今日万事,惟一笑了之。白发空垂三千丈: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以夸张手法写愁之长。空:徒自,白白地。
④“问何物”句:设问,而今什么东西能博得你的喜爱。能令公喜:《世说新语·宠礼篇》称王恂、郗超并有奇才,为大司马桓温所赏识。荆州时语谓此二人“能令公喜,能令公怒”。辛词借用此语。
⑤妩媚:形容青山秀丽美好。按:此处借用唐太宗赞赏魏征语:“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新唐书·魏征传》)应如是:应该也是如此。
⑥“一尊”三句:我现时对酒思友的情绪,想必正与当年陶潜写《停云》诗时相仿。一尊搔首东窗里:化用陶潜的《停云》诗:“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悠,搔首延伫。搔首:挠头,烦急貌。就:成。
⑦“江左”两句:当年江左的名士,以酣酒而求名利,哪里真知酒中的妙理。江左沉酣求名者:指南朝的那些纵酒放浪的名士清流。苏轼《和陶潜饮酒诗》:“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江左:长江以东。晋室南渡,东晋及宋、齐、梁、陈相继建都金陵,占领江左一带,史称南朝。浊醪(láo牢):浊酒。
⑧云飞风起:暗用汉高祖刘邦《大风歌》中的诗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⑨“不恨”两句:袭用南朝张融语:“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我。”(《南史·张融传》)狂:指愤世嫉俗的狂态。
⑩“知我者”两句:真知我心者,二三子而已。二三子:借用孔子对其学生的称谓,指少数几个知心朋友。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正如本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 》“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 》考证 ,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左右。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又已四年。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东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渊明《停云》诗意。
辛弃疾的词,爱用典故,在宋词中别具一格。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即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论语·述而篇》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如果说,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弃疾引用它,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辛弃疾写此词时已五十九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是很自然的。这里“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 ,用以强调“零落”二字。接着“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 ?”数语,又连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和《世说新语·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叙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写出了世态关系与自己此时的落寞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两句 ,是全篇警策。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 )可喜 ,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这与李白《敬亭独坐 》“相看两不厌”是同一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先把审美主体的感情楔入客体,然后借染有主体感情色彩的客体形象来揭示审美主体的内在感情。这样,便大大加强了作品里的主体意识,易于感染读者 。以下“情与貌,略相似 。”两句,情,指词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崇高、安宁和富有青春活力等。作者在这里将自己的情与青山相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落寞,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
词的下片作者又连用典故。“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陶渊明《停云》中有“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和“有酒有酒,闲饮东窗”等诗句,辛弃疾把它浓缩在一个句子里,用以想像陶渊明当年诗成时的风味。这里作者又提陶渊明,意在以陶自况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两句,表面似申斥南朝那些“醉中亦求名 ”(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之三)的名士派人物;实际是讽刺南宋已无陶渊明式的饮酒高士,而只有一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两句,句法与上片“我见青山”一联相似,表现出了作者傲视古今的英雄气概。这里所说的“古人 ”,不是一般的古人 ,而是指像陶渊明一类的人 。据岳珂《桯史·卷三》记:辛弃疾每逢宴客 ,“必命侍姬歌其所作。特好歌《贺新郎》一词,自诵其警句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每至此,辄拊髀自笑,顾问坐客何如 ”。足见辛弃疾对自己这二联是很自负的。
结句“知我者,二三子 。”这“二三子”为谁没有人进行专门的考证,有人认为是当时人陈亮。但依我个人看法,不妨视野扩大些,将古人陶渊明、屈原乃至于孔子等,都算在内。辛弃疾慨叹当时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多,实与屈原慨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情类似,同出于为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忧虑。而他的闲居铅山,与陶渊明居“南山”之情境也多少有点类似。
【注释】:
原序: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注释】
①此罢居瓢泉之作。邑:指铅山县邑。仆:自我谦称。此词:指《贺新郎》词调。停云:停云堂。意:猜度,料想。援例:依照前例。指以词赋邑中园亭事。庶几:差不多。渊明思亲友:晋代陶潜有《停云》诗四首,自谓是“思亲友”之作。 词为停云山水而赋,更仿渊明《停云》诗意,颇类词中《停云》。“交游零落”,点明思友题旨。“白发”应“甚衰”,“一笑”自含悲凉。以下引青山为知音,曲笔传意。换头自况渊明风味,谓渊明为知酒之妙理者。继之抨击江左“清流”,实借古讽今。由今而念及国事身世,悲愤不禁,遂生“叫起风云”狂态。无奈古人无由见吾狂,而今人知我者,也不过“二三子”而已。
②“甚矣”三句:谓己十分衰老,感叹生平交游所剩无几。甚矣吾衰矣:《论语·述而》记孔子语:“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③“白发”两句:岁月蹉跎,白发徒长;今日万事,惟一笑了之。白发空垂三千丈: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以夸张手法写愁之长。空:徒自,白白地。
④“问何物”句:设问,而今什么东西能博得你的喜爱。能令公喜:《世说新语·宠礼篇》称王恂、郗超并有奇才,为大司马桓温所赏识。荆州时语谓此二人“能令公喜,能令公怒”。辛词借用此语。
⑤妩媚:形容青山秀丽美好。按:此处借用唐太宗赞赏魏征语:“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新唐书·魏征传》)应如是:应该也是如此。
⑥“一尊”三句:我现时对酒思友的情绪,想必正与当年陶潜写《停云》诗时相仿。一尊搔首东窗里:化用陶潜的《停云》诗:“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悠,搔首延伫。搔首:挠头,烦急貌。就:成。
⑦“江左”两句:当年江左的名士,以酣酒而求名利,哪里真知酒中的妙理。江左沉酣求名者:指南朝的那些纵酒放浪的名士清流。苏轼《和陶潜饮酒诗》:“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江左:长江以东。晋室南渡,东晋及宋、齐、梁、陈相继建都金陵,占领江左一带,史称南朝。浊醪(láo牢):浊酒。
⑧云飞风起:暗用汉高祖刘邦《大风歌》中的诗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⑨“不恨”两句:袭用南朝张融语:“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我。”(《南史·张融传》)狂:指愤世嫉俗的狂态。
⑩“知我者”两句:真知我心者,二三子而已。二三子:借用孔子对其学生的称谓,指少数几个知心朋友。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正如本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 》“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 》考证 ,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左右。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又已四年。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东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渊明《停云》诗意。
辛弃疾的词,爱用典故,在宋词中别具一格。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即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论语·述而篇》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如果说,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弃疾引用它,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辛弃疾写此词时已五十九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是很自然的。这里“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 ,用以强调“零落”二字。接着“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 ?”数语,又连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和《世说新语·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叙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写出了世态关系与自己此时的落寞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两句 ,是全篇警策。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 )可喜 ,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这与李白《敬亭独坐 》“相看两不厌”是同一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先把审美主体的感情楔入客体,然后借染有主体感情色彩的客体形象来揭示审美主体的内在感情。这样,便大大加强了作品里的主体意识,易于感染读者 。以下“情与貌,略相似 。”两句,情,指词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崇高、安宁和富有青春活力等。作者在这里将自己的情与青山相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落寞,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
词的下片作者又连用典故。“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陶渊明《停云》中有“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和“有酒有酒,闲饮东窗”等诗句,辛弃疾把它浓缩在一个句子里,用以想像陶渊明当年诗成时的风味。这里作者又提陶渊明,意在以陶自况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两句,表面似申斥南朝那些“醉中亦求名 ”(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之三)的名士派人物;实际是讽刺南宋已无陶渊明式的饮酒高士,而只有一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两句,句法与上片“我见青山”一联相似,表现出了作者傲视古今的英雄气概。这里所说的“古人 ”,不是一般的古人 ,而是指像陶渊明一类的人 。据岳珂《桯史·卷三》记:辛弃疾每逢宴客 ,“必命侍姬歌其所作。特好歌《贺新郎》一词,自诵其警句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每至此,辄拊髀自笑,顾问坐客何如 ”。足见辛弃疾对自己这二联是很自负的。
结句“知我者,二三子 。”这“二三子”为谁没有人进行专门的考证,有人认为是当时人陈亮。但依我个人看法,不妨视野扩大些,将古人陶渊明、屈原乃至于孔子等,都算在内。辛弃疾慨叹当时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多,实与屈原慨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情类似,同出于为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忧虑。而他的闲居铅山,与陶渊明居“南山”之情境也多少有点类似。
《贺新郎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辛弃疾 拼音读音参考
hè xīn láng yì zhōng yuán tíng, pū jiē wèi fù cǐ cí yī rì,
贺新郎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
作品展示
没有内容
免责声明
.名人查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名人查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mingrencha@88.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名人查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mingrencha.cn
本月热门作品
-
《语》64.5cm*64.5cm
《语》64.5cm*64.5cm
-
《清荷》67cm*133cm
《清荷》67cm*133cm
-
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
-
《金光普照》67cm*135cm
《金光普照》67cm*135cm
-
条屏《山水》137cm*34cm
条屏《山水》137cm*34cm
-
《爱莲说》丁松杰
《爱莲说》丁松杰
-
《观音》67cm*132cm
《观音》67cm*132cm
-
《佛》60cm*102.5cm
《佛》60cm*102.5cm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