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游》 杜甫
发布时间:2023-03-08
点击数量:
《后游》 杜甫
唐代杜甫
寺忆新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首《《后游》杜甫 古诗》。
此诗前四句回应往日之游而写今日之游,后四句写观景减愁之感。全篇景象鲜明,理趣盎然。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寺和桥都是曾游之地,再游时对桥和寺都更生爱怜之情。两句采取倒装句式,将宾词的“寺”和“桥”提到动词谓语“忆”与“怜”前,突出游览的处所,将对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盘托出,点出《后游》杜甫 古诗在感情上的深进。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自从上次游览之后,美好的江山好象也在那儿“忆”着我,“等待”着我的再游;花也绽笑脸,柳也扭柔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欢迎我再度登临。头两句从写诗人对“寺”、“桥”有情,这两句转入写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对诗人有情,真可谓人有意,物有情。细味这两句诗,是很有含蕴的,它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无私的,而人世间却是无情的、偏私的。正如清人薛雪说“花柳自无私”,“下一‘自’字,便觉其寄身离乱感时伤事之情,掬出纸上”(《一瓢诗话》)。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在概叙了江山花柳之情后,又具体描绘晨景和晚景两幅画面,清早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原野象浸透了酥油;傍晚滞留大地的余晖,迟迟不退,沙地闪闪发光。这两句表明了时间推移,诗人从早到暮在此,可见流连之久,又从侧面说明了景色之美。“润字从薄字看出,暄字从迟字看出,写景极细。”(《杜诗镜诠》引张上若评)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全诗以感慨作结。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完全减消了,除了这儿还要往哪儿去呢?表面看来好象仍是赞美这儿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有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满腔愁愤,无由排解,只好终日徜徉于山水之间,所以减愁两字是以喜写悲,益增其哀。
这首诗写得表面豁达,实则沉郁,只是以顿挫委曲之态出之。正因为如此,感人更深。诗采用散文句式,而极为平顺自然。这一种创新,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的影响颇大。
(徐应佩 周溶泉)
-----------------------------------------------
【鹤注】当是一春两游,故云:“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①,花柳更无私②。野润烟光薄③,沙暄日色迟④。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⑤?
(此重游修觉寺而作也。在四句分截。江山花柳,足上曾游;烟光日色,起下减愁。末联与前章互应,盖思家则生愁,睹景则销愁也。如有待,依然待人;更无私,常得赏玩也。野润之处,烟光微薄,是早景;沙暄之候,日色迟留,是昼景。)
①庾信诗:“暂有江山趣。”②何逊诗:“复看花柳枝。”③梁元帝诗:“灯光入绮帷。”④何逊诗:“日色花中乱。”⑤《通鉴》:三秦父老,闻刘裕将还,诣门流涕,诉曰:“舍此欲何之乎?”赵汸曰:杜诗有两等句,皆尝自言之。其一曰:“新诗改罢自长吟。”凡集中抑扬开创,与造化争衡子一字间者,皆是。其二曰:“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如此章“有待”、“无私”之类是也。盖与造化相流通矣。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首《《后游》杜甫 古诗》。
此诗前四句回应往日之游而写今日之游,后四句写观景减愁之感。全篇景象鲜明,理趣盎然。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寺和桥都是曾游之地,再游时对桥和寺都更生爱怜之情。两句采取倒装句式,将宾词的“寺”和“桥”提到动词谓语“忆”与“怜”前,突出游览的处所,将对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盘托出,点出《后游》杜甫 古诗在感情上的深进。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自从上次游览之后,美好的江山好象也在那儿“忆”着我,“等待”着我的再游;花也绽笑脸,柳也扭柔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欢迎我再度登临。头两句从写诗人对“寺”、“桥”有情,这两句转入写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对诗人有情,真可谓人有意,物有情。细味这两句诗,是很有含蕴的,它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无私的,而人世间却是无情的、偏私的。正如清人薛雪说“花柳自无私”,“下一‘自’字,便觉其寄身离乱感时伤事之情,掬出纸上”(《一瓢诗话》)。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在概叙了江山花柳之情后,又具体描绘晨景和晚景两幅画面,清早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原野象浸透了酥油;傍晚滞留大地的余晖,迟迟不退,沙地闪闪发光。这两句表明了时间推移,诗人从早到暮在此,可见流连之久,又从侧面说明了景色之美。“润字从薄字看出,暄字从迟字看出,写景极细。”(《杜诗镜诠》引张上若评)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全诗以感慨作结。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完全减消了,除了这儿还要往哪儿去呢?表面看来好象仍是赞美这儿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有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满腔愁愤,无由排解,只好终日徜徉于山水之间,所以减愁两字是以喜写悲,益增其哀。
这首诗写得表面豁达,实则沉郁,只是以顿挫委曲之态出之。正因为如此,感人更深。诗采用散文句式,而极为平顺自然。这一种创新,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的影响颇大。
(徐应佩 周溶泉)
-----------------------------------------------
【鹤注】当是一春两游,故云:“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①,花柳更无私②。野润烟光薄③,沙暄日色迟④。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⑤?
(此重游修觉寺而作也。在四句分截。江山花柳,足上曾游;烟光日色,起下减愁。末联与前章互应,盖思家则生愁,睹景则销愁也。如有待,依然待人;更无私,常得赏玩也。野润之处,烟光微薄,是早景;沙暄之候,日色迟留,是昼景。)
①庾信诗:“暂有江山趣。”②何逊诗:“复看花柳枝。”③梁元帝诗:“灯光入绮帷。”④何逊诗:“日色花中乱。”⑤《通鉴》:三秦父老,闻刘裕将还,诣门流涕,诉曰:“舍此欲何之乎?”赵汸曰:杜诗有两等句,皆尝自言之。其一曰:“新诗改罢自长吟。”凡集中抑扬开创,与造化争衡子一字间者,皆是。其二曰:“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如此章“有待”、“无私”之类是也。盖与造化相流通矣。
-----------仇兆鳌 《杜诗详注》-----------
《后游》杜甫 拼音读音参考
hòu yóu
后游
作品展示
没有内容
免责声明
.名人查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名人查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mingrencha@88.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名人查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mingrencha.cn
本月热门作品
-
《语》64.5cm*64.5cm
《语》64.5cm*64.5cm
-
《清荷》67cm*133cm
《清荷》67cm*133cm
-
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
-
《金光普照》67cm*135cm
《金光普照》67cm*135cm
-
条屏《山水》137cm*34cm
条屏《山水》137cm*34cm
-
《爱莲说》丁松杰
《爱莲说》丁松杰
-
《观音》67cm*132cm
《观音》67cm*132cm
-
《佛》60cm*102.5cm
《佛》60cm*102.5cm
随机人物标签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