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送赵令》 苏轼
《减字木兰花·送赵令》 苏轼
宋代苏轼
春光亭下。
流水如今何在也。
岁月如梭。
白首相看拟奈何。
故人重见。
世事年来千万变。
官况阑珊。
惭愧青松守岁寒。
《减字木兰花·送赵令》苏轼 翻译及注释
翻译
往日春光亭下的流水,现在在哪里啊?日月如梭,我们头发都白了,打算怎么办啊!
友人再一次相见,我已不能适应变化不测的世事。出仕的热情淡薄了,自愧不如青松,青松在寒时也能守住本色。
注释
⑴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减兰。
⑵赵令:指赵晦之,名昶,海州人或涟水人,海州与涟水相邻。令:古代官名,知县,此时赵昶任高邮令。据东坡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自杭还朝过高邮为赵昶作《四达斋铭》引云:“高邮使君赵晦之”。使君,非指太守,乃奉使官之意,故知“赵令”乃高邮令赵昶。
⑶梭(suō):织布机上的部件,穿引很快。多用以比方往来迅速,如日月如梭。
⑷拟奈何:打算怎么办。
⑸官况阑珊(lán shān):意谓出仕为官的热情淡漠了。况:况味,境况和情味。阑珊:衰落,即将残尽。
⑹青松守岁寒:指青松耐寒冷,终岁不凋。语出《论语·子罕》:“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谓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看得出松柏树是最后凋零的。
《减字木兰花·送赵令》苏轼 翻译及注释
翻译
往日春光亭下的流水,现在在哪里啊?日月如梭,我们头发都白了,打算怎么办啊!
友人再一次相见,我已不能适应变化不测的世事。出仕的热情淡薄了,自愧不如青松,青松在寒时也能守住本色。
注释
⑴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减兰。
⑵赵令:指赵晦之,名昶,海州人或涟水人,海州与涟水相邻。令:古代官名,知县,此时赵昶任高邮令。据东坡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自杭还朝过高邮为赵昶作《四达斋铭》引云:“高邮使君赵晦之”。使君,非指太守,乃奉使官之意,故知“赵令”乃高邮令赵昶。
⑶梭(suō):织布机上的部件,穿引很快。多用以比方往来迅速,如日月如梭。
⑷拟奈何:打算怎么办。
⑸官况阑珊(lán shān):意谓出仕为官的热情淡漠了。况:况味,境况和情味。阑珊:衰落,即将残尽。
⑹青松守岁寒:指青松耐寒冷,终岁不凋。语出《论语·子罕》:“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谓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看得出松柏树是最后凋零的。
《减字木兰花·送赵令》苏轼 赏析
上片“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是说词人早年与赵晦之相识在春光亭下,那亭下的流水已不知逝去到什么地方了,回忆起当年交友,情深谊厚。从此词的下文“岁月如梭。白 首相看拟奈何”看,“春光亭下”云云,当指第一次密州相见之时,那时词人刚四十岁,尚属壮年,至此时的第三次赠词,词人已是五十六岁,故得称“白首”,且时隔十六年,也与“岁月如梭”相合。
下片:“故人相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词人在“故人”面前,倾诉着自己别后的仕宦坎坷经历,有如赵晦之早年的失官东武令和“三仕已之无喜愠”等遭遇,但自己则更为悲惨,“官况”可谓大起大落,几度挫折,正是“世事年来千万变”的反映。结句“惭愧青松守岁寒”,是说自己难能如青松耐守岁寒一般,而倍感惭愧。
词中的“白首相看拟奈何”、“惭愧青松守岁寒”诸句,虽慨叹时光流逝,无奈“岁月如梭”;但是词意却隐含着“壮志难酬”和坚守职责、不惧磨难的积极内涵。读之令人肃然起敬。全词曲尽心态,含蓄哿慨,笔力纵横,铸语自然。
《减字木兰花·送赵令》苏轼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四月东坡自杭返朝过高邮之时。是时,词人与高邮令赵晦之再一次相见,感慨颇多,于是写下这首词送给他。《减字木兰花·送赵令》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jiǎn zì mù lán huā sòng zhào lìng
减字木兰花·送赵令
作品展示
.名人查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名人查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mingrencha@88.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名人查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mingrencha.cn
本月热门作品
-
《语》64.5cm*64.5cm
《语》64.5cm*64.5cm
-
《清荷》67cm*133cm
《清荷》67cm*133cm
-
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
-
《金光普照》67cm*135cm
《金光普照》67cm*135cm
-
条屏《山水》137cm*34cm
条屏《山水》137cm*34cm
-
《爱莲说》丁松杰
《爱莲说》丁松杰
-
《观音》67cm*132cm
《观音》67cm*132cm
-
《佛》60cm*102.5cm
《佛》60cm*10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