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经国
蒋经国,1910年4月27日出生于浙江奉化。
蒋介石之长子。
字建丰,谱名经国,又名尼古拉。
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
1936年12月17日,成为联共(布)正式党员。
1938年1月1日,晋任中华民国陆军少将军衔。
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曾任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在台北因病去世,享年78岁。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蒋经国
- 性别:男
- 出生日期:1910年4月27日
- 去世日期:1988年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浙江奉化
- 妻子:蒋方良
人物生平
1910年4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奉化县,生母为蒋介石原配妻子毛福梅。
1916年入奉化武山小学就读。
1922年入上海万竹高等小学就读。
1924年入上海浦东中学。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其后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并捕杀共产党员。之后蒋经国在中山大学的集会上登台演讲,谴责蒋介石叛变革命,几天后在塔斯社发表公开声明与蒋介石断绝父子关系。
1927年,以优异的成绩提前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被批准进入苏联军事情报局特种学校(莫斯科圣彼得堡大学)就读。几个月后,于12月转往列宁格勒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进修。
1929年开始,多次提出申请加入联共(布),11月2日,托尔马乔夫军政研究院党支部一致同意接受蒋经国入党。12月15日,蒋经国被接受为第四类党员(所谓第四类,指的是“人民敌人”的子女)。
1930年3月28日,列宁格勒军委会正式批准蒋经国为联共(布)候补党员。
1933年初,调到阿尔泰地区(邻近内蒙古、新疆一带)做了九个月的金矿工人,同年年底,调到乌拉尔山地区的大城市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工作,担任乌拉尔重型机械厂机械车间的副主管,后被提拔为副厂长,再任工厂报刊《重工业日报》的总编辑。
1934年,曾到莫斯科与斯大林见面。
1937年3月25日离开莫斯科携妻带子回国。全家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康生陪同,从莫斯科坐火车到海参崴,经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不少朋友都到车站与他话别,但蒋经国与康生在海参崴火车站联名给苏共中央发电报,支持镇压这些朋友。电报中还提到,他们马上要回中国,虽然前途艰难困惑,但一定能完成苏共中央交付的任务。这封电报至今仍存在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中央档案室的蒋经国档案内。4月21日,函电宋美龄:“儿与大人之媳及孙已安抵奉化日夜想见父母之面甚切此请福安”。
1938年1月1日晋任中华民国陆军少将军衔。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1939年任江西省第四区(赣南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区保安司令,政绩卓越,有“蒋青天”之称。
1945年,与宋子文去苏联谈判,6月30日,斯大林与宋子文、蒋经国进行了15分钟的礼节性会面,期间,斯大林当着所有人的面,送给蒋经国一把精美的苏制冲锋枪,有人推测“或许斯大林是在提醒蒋经国,苏共中央交给他的任务仍未完成”。7月4日晚,斯大林在办公室单独与蒋经国会面。蒋经国希望挽救失地外蒙古,而斯大林认为中共力量太弱,不能控制中国,为了得到在华最大的利益,决定支持政治软弱的国民党,斯大林当时严肃地说:“我不把你当做一个外交人员来谈话,我可以告诉你:条约是靠不住的。再则,你还有一个错误,你说,中国没有力量侵略俄国,今天可以讲这话,但是只要你们中国能够统一。”为了得到苏联的支持,国民党最终放弃了外蒙古。
1946年晋任中华民国陆军中将军衔。
1948年金圆券改革,蒋经国至上海进行经济管制,与孔宋集团发生正面冲突,工作受阻。12月27日,函电宋美龄:“某方企图联络各方面拟迫父亲下野局势之发展甚为严重望大人能连夜返国共商决策”。
1949年被任命为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蒋经国奉蒋介石之命进行中央银行外汇、黄金移存台湾事宜。于1950年担任总政战部主任,负责政工改制工作。正式统筹台湾的情治工作。同年7月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进入党内决策核心。
1954年任“国防会议副秘书长”。
1956年任“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1957年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
1964年任“国防部副部长”。
1965年任“国防部部长”。
1966年访问韩国。
1967年访问日本。
1969年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经委员会”主委。
1970年第四度访美时在纽约遭到“台独”人士黄文雄、郑自才企图刺杀未果。
1972年任“行政院”院长。
1975年继蒋介石后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
1978年经由第一届“国民大会”选举,当选为台湾地区领导人。
人物逝世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在台北因病去世,享年78岁。
主要成就
蒋经国在“行政院长”任内推动十大建设,台湾经济发展迅速,使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推行十大建设之前还在行政方面进行十项革新,使行政执行更为简廉有效,此外也颁布“政治
与社会革新”的八项要点,有人将这两次革新统称为“十八项革新”。
在其主政台湾期间较重视本土人才,大量启用台湾本省籍官员,积极推行“本土化政策”。在其执政晚年逐步开始民主改革,即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和报禁,以及实行“民意机构改革”等,开启了台湾政治民主化之路。
蒋经国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反对“台湾独立”。1987年11月宣布开放部分人士赴大陆探亲,结束了近40年两岸同胞不相往来的局面。
在担任“行政院长”期间,蒋经国主张改革台湾人铺张餐饮陋习,提倡“梅花餐”(即五菜一汤),使餐饮奢侈风气有所收敛。
较关心基层民众的生活,据报道,其每年超过200次亲自下乡走访,以了解地方实际需要。同时也很注重偏远乡村建设,落实水电及基础医疗卫生建设,减少城乡差距,使台湾的乡村建设程度较进步。由于其作风亲民,深受台湾民众的好评。当他在台湾逝世的消息传出,不少台湾民众曾闻声痛哭。迄今为止,在对以往几位台湾领导人的民调中,他仍是最受台湾民众肯定的一位。
个人作品
著有《我的生活》《我的父亲》《负重致远》《蒋经国先生言论著述汇编》等书。
家庭情况
蒋经国在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和出生于白俄罗斯的法伊娜·伊帕奇耶夫娜·瓦赫列娃结识,后来两人在1935年3月15日正式结婚。之后法伊娜·瓦赫列娃便改名为蒋方良,并且为蒋经国生下了3个儿子和1个女儿。其中长子蒋孝文在1935年12月出生,而长女蒋孝章则是在隔年2月诞生。回到中国以后,蒋方良先是在1945年于重庆生下蒋孝武,之后又在1948年时在上海生下蒋孝勇。另外蒋经国在江西省工作时,则与章亚若外遇并且在1942年时于广西省立桂林医院私生了一对孪生兄弟章孝严和章孝慈,后来在2005年3月时章孝严则决定改名为“蒋孝严”。
而传记作家王丰则表示,据传蒋介石曾经将其取名为“蒋孝滨”。蒋经国先后把与蒋方良生下的儿女送往国外留学,其中蒋孝章和蒋孝武甚至在美国结婚。蒋孝文、蒋孝武、蒋孝勇先后在1989年、1991年、1996年时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而蒋方良在2004年时亦于台北荣民总医院病逝。另外章孝慈在1994年前往北京市访问时中风昏迷,随后在1996年在台北过世。
轶事典故
与蒋介石
1923年8月10日:“下午,复谕经儿。近日经儿学业,颇有进步,可慰。”——蒋介石日记
蒋介石膝下凡二子,长曰经国,次曰纬国。经纬的含义见《左传•昭二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疏》:“言礼之于天地犹织之有经纬,得经纬相错乃成文。”《淮南子•要略》:“经古今之道,治伦理之序,总万方之指,而归之一本,以经纬治道,纪纲王事。”由此可见,蒋介石为其二子取名时,就有所考虑,对其二子冀以希望,长大能规划整理,治国安邦,成为经纬济世之才。
蒋介石与其发妻毛福梅感情并不睦,留日学习期间,每逢暑假,回家探母,移尊就教,春风一度,不想到1910年3月18日,在春意融融,桃红柳绿之时,毛福梅在溪口丰镐房内产一麟儿,蒋氏门中上下皆悦。但是毛福梅并未以子而贵,不管如何,心灵上总是有了精神依靠。蒋氏之后代,取名经国,乳名建丰。1920年夏,蒋介石“托故假归”,父子正式见面,经国已蹒跚学步,咿呀作语。蒋毛之间,有了这个宁馨儿,但两人的感情却未增添一分。一在东,一在西,劳燕分飞,名义是夫妻,只有经国是唯一勉强将父母拴在一起的“木桩”。
蒋介石是个严父、霸王,越是亲生骨肉,越要严加管束,玉不琢,不成器,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是蒋介石对待亲儿的态度。
最让蒋经国永怀不忘的,惊心动魄的是父母亲之间经常性的争吵,以及打架。这是孩子最心惊胆战的。蒋介石平时与毛福梅分居,不常见面。经国10岁那年,因奶奶有病,与母从宁波城里返回溪口。那时老宅已有了一个来历不明的弟弟纬国与姚家姆妈,孩子并不懂事,他有时问母亲:“爹爹为何不让我们住在老家?”毛福梅无言以对,掩面而泣,经国亦哭,并用小手给其母拭泪,结果总是母子俩伤心一场,但经国当时就很懂事了。
日记夸赞
作为蒋介石对自己的亲儿子又是怎样呢?我们还应该看看蒋介石的日记。
1923年8月10日:“下午,复谕经儿。近日经儿学业,颇有进步,可慰。”
1925年8月8日:“经国与柄侄祥甥到广州,心稍安乐。”
1925年8月9日:“今日赴省垣,准备送经儿回沪。”
1925年8月12日:“携经儿等照相。”
从以上日记,可以看出,蒋介石对经国的感情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经国幼时,蒋介石与毛福梅感情恶劣,恨妻及子,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蒋介石并不太喜欢他。但因为是自己的儿子,作父亲无一不希望子能成才,所以对经国的教育很重视。由于他过分严格、苛刻,王采玉心疼,奶奶护孙子,理所当然,母子发生矛盾,所以,蒋介石埋怨,“此儿恐为所害。经儿虽乏天真活泼之态,但举止言语稳重,”蒋介石从内心里还是喜爱的,但不太流露出来。蒋介石与毛福梅离异,经国随其母,蒋介石父子不常常相聚,故而很少领他外出玩耍,也觉得他很可怜,只有一两次,还是沾陈洁如和纬国的光。尽管如此,蒋介石对经国学习的进步,都很赞赏。
1925年8月初,他的广州之行,前后6天,蒋介石很冷淡,在儿子来的第2天就准备送他回去。但对经国的北上就学,去苏俄留学都表示支持,他准备培养、造就经国,因此主张对其有一番磨炼。
.名人查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名人查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mingrencha@88.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名人查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mingrencha.cn
本月热门人物
-
李启龙(二丫讲梵博主)
李启龙,一名九零后中年人,运维界的小学生。二丫讲梵网站站长
-
有巢氏
有巢氏,简称“有巢“或”巢”,号“大巢氏”,华夏族,位列五氏之首,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 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建立古巢国。有巢氏出生在安徽省巢湖流域,后迁徙至山西省石楼山一带。 有学者认为有巢氏出生在苍梧,立都河南舞阳。 也有史学家认为有巢氏生活在山东、四川
-
江远(国民法医主角)
江远:起点小说作者志鸟村《国民法医》一书的主角,拆二代!父亲
-
李赞(90后书画新秀)
笔名礼赞,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郑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毕业,学士学位。河南泌阳县人,1996年出生。绘画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并被多家艺术单位永久收藏。 自幼喜欢诗词书画,在中学时期,坚持练习绘画基本功,每天放学后,在画室练习至深夜,冬夏不弃,多才多艺,传统美学、诗词、篆刻、鉴赏均有涉猎。其绘画作品工写兼备,尤以写意花鸟为长,与古为新,风格秀逸严谨。
-
张霖(国家一级美术师)
张霖,女,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河南美术教育学会会员、河南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大红袍筹备画家。 从小就喜欢书画,几十年来,一直把书画作为精神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和爱好。多年来,在注重吸收古代大师营养的同时,也经常到国内外参观、参加书画展,从中汲取精华。书法绘画风格从不求
-
张黎(当代画家)
张黎,1965年生,河南商丘人,中国当代画家.198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专业,后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修山水,书法,画论,篆刻等.山水画致力于线、面、色、墨的和谐统一,以舒缓当风的线与掷重苍浑的面结合,或墨融于彩,或簌彩于墨,营造出独具匠心的中国精神和东方意境,形成了意新情浓、潇洒雄奇、宽舒荡漾的色彩斑斓的水墨世界。 其画作不求
-
欧桂生(刑侦八虎)
法医临床鉴定人,执业证号:440118239037,主任法医师,硕士生导师,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现任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体损伤鉴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医学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法医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法医学系客座教授。曾获评公安部"八大刑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