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穗芳
孙穗芳系孙中山先生之子孙科的女儿,1936年生于上海,1967年移居美国夏威夷州。
现任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主席、夏威夷中国妇女慈善会会长、美国夏威夷太平洋大学校董、中山大学香港校友会名誉会长、燕山大学名誉教授和斯里兰卡锡兰国际大学荣誉博士。
为了宣传孙中山的思想,她在世界各地演讲已达800多场,并在深圳创办了孙中山心血管医院,著有《我的祖父孙中山》和《我的祖父孙中山先生纪念集》等书。
孙穗芳女士1965年与香港前首富王时新之子王守基结婚,婚后生有两子王祖荣和王祖耀。
基本信息
- 民族:汉族
- 年龄:88
- 出生日期:1936年
- 性别:女
- 国家:中国
- 中文名:孙穗芳
- 籍贯:上海
- 出生地:上海
- 毕业院校:同济大学建筑系
- 职业:教师
- 任职机构:美国夏威夷太平洋大学
大事件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48年毕业于上海世界小学。
1955年从上海第八女中毕业。
1956年考入同济大学建筑系。
1967年移居美国夏威夷。
工作经历
现任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主席、夏威夷中国妇女慈善会会长、美国夏威夷太平洋大学校董、中山大学香港校友会名誉会长、燕山大学名誉教授和斯里兰卡锡兰国际大学荣誉博士。为了宣传孙中山的思想,近年来她在世界各地演讲已达800多场,并在深圳创办了孙中山心血管医院,著有《我的祖父孙中山》和《我的祖父孙中山先生纪念集》等书。
成长经历
饱受磨难
孙穗芳虽出身名门,却饱受磨难。1936年3月,孙穗芳在上海出生。她的母亲叫严蔼娟,在上海交际场女名流蓝妮成了孙科的第二夫人时,严蔼娟也就与孙科分手。因此,孙穗芳在没有父爱之中降临到这个世界,很久以来无法见到生父孙科的身影。
在孙穗芳的记忆中,母亲总是向孙科要钱,继父是脾气凶暴、十分严厉的人,总是虐待自己,他对不是自己亲生的女儿毫无感情,只是打骂她,令孙穗芳的童年充满悲苦。孙穗芳还有两个妹妹,分别小她三岁和五岁,均是母亲与继父所生。小弟不仅有奶妈,继父还规定她和妹妹每天放学都得轮着抱弟妹。
有一次她不小心让小弟受惊吓,小弟大哭起来,继父不问缘由地暴打她,揪起她的头发往墙上撞,结果耳朵被打得鲜血直流,以致留下了终身的耳疾。每当孙穗芳被继父痛打时,软弱的母亲总是在一旁做沉默的旁观者,这令穗芳异常心痛。
孙穗芳明白母亲是把她当摇钱树向父亲要钱,她的心都要碎了。她不断地哀求母亲不要这样做,其实她的内心也非常矛盾,因为只有如此,她才可以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父亲。1946年,父亲最终拿出26根大金条,蓝妮拿了14条,母亲只拿到12条。
孙穗芳回忆说,她母亲和继父得到父亲那笔数额不小的赡养费后,给了她一笔供她使用的生活费。她自幼喜爱音乐,在痛苦和期待中给父亲写信,诉说自己的境况和希望,结果,父亲派秘书买了一架钢琴送给她。这架钢琴对她苦难的童年来说是极大的慰藉,成为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她由此迷恋音乐,以致长大后,音乐无时无刻不伴随着她,尤其是古典音乐,她几乎无法离开它。
晚年她谈及音乐,脸上竟会浮现如小女孩般的雀跃之情,她说:“我对音乐真的到了疯狂的地步,你相信吗?在听到乐曲第一个节拍后,我就可以知道下一节的音乐旋律及它属于谁的作品。”然而,那时孙穗芳毕竟年幼,那笔名义上属于她的费用,后来被继父用来作为投资资本,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第151号经纪人牌照。
1948底被母亲带到台湾,后因孙科寓居香港,过年又被带到香港,母亲来港是找孙科要钱。孙穗芳不同意母亲和继父拿她当摇钱树。但她很想见自己朝思暮想的亲生父亲,这一天终于来了。
1950年初的一天,孙穗芳随母亲来到香港浅水湾71号孙科寓所。走进院落,她和母亲在客厅里坐了下来。孙穗芳的双眼紧盯着楼梯,盼望父亲下来,看上一眼。结果是空等一场。父亲没有下来,倒是年迈的大祖母卢太夫人(孙中山原配卢慕贞)听说孙女来了,由人搀扶缓步下楼,走到孙穗芳面前,把孙女紧紧地搂在怀里,并仔细地端详了孙女好久好久。这是孙穗芳第一次见到大祖母,也是最后一次。因为孙穗芳的面貌太像她父亲了,祖母看到孙穗芳一定使她想起了孙科儿时的情形。卢夫人又拿出粮果塞满了孙女的两个口袋。但孙穗芳和母亲等了好久也未能见到父亲,最后带着深深地失望离去。那天,孙穗芳多么希望父亲能下楼见她一面,哪怕是一眼也好。上了轿车,孙穗芳不肯走,拼命按着车喇叭,声声喇叭呼唤着父亲,也按出了悲伤的泪水,这次经历孙穗芳永世都不会忘记。事实上,孙科很想见到从来未谋一面的女儿,但怕大太太陈淑英闹事,同时又不愿见严蔼娟。孙科曾想把女儿穗芳送到美国读书,弥补他欠下的父爱。严蔼娟反对孙科这一主张,孙穗芳登门想见到父亲,却大失所望,也负气拒绝到美国读书。
1951年,孙穗芳被母亲送回上海,送回上海外婆家和两个姨妈同住,生活费由母亲从香港寄来,她进了上海启秀女中(今上海市十二中学)读初二。1955年,孙穗芳从上海第八女中高中毕业,尽管她成绩名列前茅,又是“五好学生”。然而,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唯成分论成为衡量人的尺度。因为祖父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被定性为资产阶级革命,其父孙科又在国民政府中历任要职,她不能进入任何大学读书。孙穗芳曾一度被送到上海郊区农村劳动,住所潮湿阴冷,以致患上风湿性关节炎。在绝望中猛然想起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要职的宋庆龄。尽管她从没有见过这位祖母,但此时她认定只有祖母才能帮助自己摆脱困境。孙穗芳满怀希望匆匆地从上海赶到北京,住在舅舅严星华家中。
孙穗芳有生以来第一次来北京,置身充满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她根本无心去游览。她只想早日见到祖母宋庆龄。可是不凑巧,她获悉祖母因风湿病去外地疗养了。孙穗芳在万般无奈之下,给祖母宋庆龄写了一封信,倾诉自己的遭遇和想法。在企盼中等待的孙穗芳很快收到祖母的回信。据孙穗芳回忆,宋庆龄在信上开导她说,上大学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不过,在信末最后一行提到,但愿她明年能进大学。孙穗芳把祖母的信转交教育部。不久,有一位干部来找孙穗芳,安慰她说,这个学期入学太迟了,等明年她一定会获准进入大学读书。一年后,孙穗芳经努力终于欣喜地进入同济大学建筑系,然而那时的大学同样处处充满阶级斗争。
1959年,有一天,她得知在内地读书的学生,凭学生证可以到香港探亲,孙穗芳因母亲患心脏病,便申请赴港探望生母,获得批准。到香港之后,来到香港后,孙穗芳发现父亲孙科有一个用她的名字作为户头的存折,规定母亲每月只能从中去取300元生活费给她,实际上她只用到父亲给她的生活费的十分之一。坚持半工半读8年。时值内地自然灾害,物资奇缺,孙穗芳经常周济大家。
1965年嫁给香港富商王时新之子王守基,1967年移居美国夏威夷。孙穗芳的丈夫王守基是香港豪门之后,王守基在众多的兄弟姐妹中属于能力平平的人,他因此难免有些失落的感觉,并且对待太太有时很粗暴。有一次,他们又吵起架来,王守基动手打了妻子。这让孙穗芳难以接受,迅即搬出去住。这一年是1978年,孙穗芳和王守基分居了。过了三年他们正式离婚。
离婚以后,她和前夫王守基仍然一直来往,感情反而好了。孙穗芳告诉他,你需要什么我都会帮你做。他们经常打电话,共进晚餐,看电影。她至今记得,王守基去世前的一周,记得那种熟悉而清新的感觉。他们每天打三四个电话,简直是在谈情说爱,好像把十几年婚姻中的不好感觉都冲淡了,留下了更醇厚的“友情”。这一天,第四个电话打过来了。孙穗芳拿起电话:“我刚点了香,你又来烦我了呢!”孙穗芳信奉佛教,每天早晨四点钟起床打坐念经,四个小时雷打不动。 “好好,对不起......”他挂了电话的第二天就去世了。王守基去世后,孙穗芳真成了一个孤独的行者了。
长大后的愿望
见生父孙科,是孙穗芳长大懂事后最大、最强烈的愿望。1965年孙科返回台湾定居,1966年11月,孙穗芳终于在大哥孙治平大嫂张佩霞夫妇的帮助下的帮助下,前往台湾第一次正式与父亲相见,完成认祖归宗的愿望。由于成长在忧患之中,孙穗芳对父亲是孝顺的,经常去探望,并给父亲买药品,而二哥孙治强的债务也由其归还。
此时,孙科已是75岁的老人了,孙穗芳也已经30岁了。孙科说:“就算你把名字改了,我还是知道你是我的女儿。”孙穗芳问:“那你为什么不要我?”孙科亲了亲女儿的脸,深情地说:“从来也没有不要你。”孙穗芳哭了。”现在一切都好了。”孙科轻轻地拍她的后背,安慰她。“相逢一笑泯恩仇”。父女相对,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孙科详细地询问起她生活的情况,并赠给她两枚孙中山诞辰一百周年纪念金币和一本《“国父”孙中山先生传》,上写“穗芳留念父赠”。他们在一起拍了很多照片。以后,孙穗芳每年都回台湾两次看望父亲,直到孙科病逝。
1972年,孙穗芳赴台探望父亲,一日,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孙科突然问女儿:“那个捧着大花瓶要扔的是不是你呀!”孙穗芳没有回答。孙科又问:“那个在大门外摁了两个小时喇叭的是不是你呀!”此刻,孙穗芳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苦痛,用英语回答父亲:“你认为我当初应该怎么做?那时我才是个13岁的孩子。”尽管孙穗芳回到父亲孙科身边已经七八年了,孙科却从未提起二十二年前发生在香港浅水湾寓所的那件事,主要是顾及女儿的想法,但随着自己即将离去,不得不将深藏内心的话说出来,穗芳完全理解父亲。
1973年9月13日,孙科在台北病逝。大哥孙治平根据父亲临终遗愿让孙穗芳回台湾和从美国赶回来的二哥孙治强、大姐孙穗英和二姐孙穗华等一起参加父亲的葬礼。台湾当局为孙科举办了隆重的丧礼。孙穗芳受兄弟之托,亲自为父亲选购黑领结。根据传统习俗,她在父亲的黑领结上钉满了珍珠,在他的口中也放一颗大珍珠,让他双手握着白玉,还在衣服口袋中放了金银元宝……
回到故乡
孙穗芳是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日前夕第一次回到故乡中山市的。她穿着一件朴素的中式丝绸旗袍,一条杏黄色披肩自然地垂落在胸前。刚满50岁,长相酷似孙科。脸上总是挂着甜甜的微笑,说起话来腼腆中又带有自信,看来是一位性格温柔又富有敬业精神的现代妇女。
作为孙氏后裔,踏上故乡土地以后,心情就一直没有平静过。孙穗芳一再强调非常感谢国家领导人和故乡人民的关怀。她说1986年7月,国家主席李先念访问美国最后一站是檀香山。李主席特意参观了孙中山1879年至1882年在檀香山读书的意奥兰尼和乌阿呼学校。还送给我三件珍贵的礼物:一个很精美的景泰蓝大花瓶、一套蓝白花饰的中国茶具,和一幅织金的丝绸布料。这次,就是穿着用这幅布料做的旗袍来到故乡参加祖父孙中山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
发扬光大
1980年9月,孙穗芳应邀回国观光访问。1981年6月,她参加祖母宋庆龄在上海万国公墓的安葬。父亲孙科早在1973年去世,第二位祖母宋庆龄的去世又勾起了她对祖父的怀念。回到家中,她把祖父的广东话和普通话演讲录音翻录了几遍,每天细听,“那段日子,我两次梦见祖父。”信仰佛教的孙穗芳从那个时候起,放弃了房产生意,开始潜心研究祖父和他的思想,那一年她45岁。
1996年孙穗芳撰写的《我的祖父孙中山》出版;2001年和2003年,她的《我的祖父孙中山先生纪念集》两次在南京出版。迄今孙穗芳回中国已经一百多次了。
孙穗芳说她没见过祖父孙中山,但和祖父却是精神相通,他的精神一直都在激励着她。周围人对他的敬仰之情深深影响着,而且家人都说长得特别像祖父,这让她感到自豪。
从9岁开始,孙穗芳就留心收集祖父的照片和墨宝,后来她开始思考研究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而这一研究就是40多年从无间断,并先后整理撰写了多部回忆孙中山的文章和纪念集册,收录了很多反映孙中山先生革命历程的珍贵图片资料,对于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孙穗芳更是有着最深刻的理解。
孙穗芳说,在南京的时候就曾梦到祖父孙中山,他在梦中告诉孙穗芳,要把他的精神发扬光大。这已经成了她的一项人生使命。孙穗芳现在海内外担任多个名誉职务,按理说,年近古稀的她完全可以静养天年,但是冥冥中这股力量支撑着她走遍全世界去继续弘扬祖父的精神。20多年来,孙穗芳在中国、北美、北欧以及东南亚等地讲演800多场,几乎把祖父当年走过的地方都走了一遍。
右上图:孙穗芳博士向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后裔赠送礼品:她“与马英九暨夫人摄于夏威夷”照片,并签名留念。
至诚如神
孙中山先生给我们的形象是一个高大的伟人,那么生活中的他是个什么样子呢。孙穗芳介绍,祖父孙中山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人,他的生活很艰辛,为了救国,他经常是吃不饱睡不好,颠沛流离。这些年我寻访祖父足迹的讲演经历,让我亲身体会到他的这种艰辛。祖父“至诚如神”这句话对她影响非常大,她将把弘扬祖父精神的事业坚持到底。孙中山先生毕生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国人怀念他、学习他,我身为孙家的子孙,更应继承他的遗志,竭尽全力,为振兴中华民族和祖国统一大业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孙中山是中国人骄傲,从小人家讲我很像他,可能脾气性格也像,我很心直口快。从前人家讲我祖父喜欢仗义执言,fightingforjustice。她操一口略略卷舌的北方腔,字正腔圆,朗声说,实际上他的三民主义就是打抱不平的主义,民族主义思想为民族打抱不平;民权主义为受压迫的打抱不平;民生主义为小市民打抱不平。
她走遍世界各地,看到许多幸与不幸,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对大陆来讲,中国国民党的连战主席、亲民党的宋楚瑜主席受邀到大陆访问,两岸的距离拉近了,用孙中山的思想、祖父的精神作为两岸的桥梁,这非用他不可,因为孙中山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中国人的骄傲。他的思想、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凝聚。
中国有了和平,即世界也有和平,首先影响东南亚。她信心满满地,中国保卫世界和平,保护弱小的民族,用我祖父的助弱扶贫思想。孙中山一生为国为民无私奉献,强烈的爱国精神,隔代传到了孙穗芳的思想上,她在中国设立以孙中山为名的医院、发起建设中山小学、孙中山思想研究所等,为中国的发展付出一分力。
找寻祖父的足迹
2003年9月12日,秋高气爽,日丽风清。广州市天河区珠村的潘文治将军故居小院子内,一株株茁壮的海棠擎出一咕嘟一咕嘟红玛瑙般的海棠花,迎接远渡重洋而来的孙穗芳博士一行。孙穗芳携子返穗,一路找寻祖父孙中山的足迹。
这次,她来到当年救过爷爷的海军将领潘文治家,与潘将军的后代共继始于祖父一代的真挚友情。珠村的父老乡亲们闻讯,都纷纷过来,讲述当年孙穗芳的姨婆宋美龄与蒋介石(此时的蒋介石与陈洁如仍有一纸婚约,但脚踩两船,又移情别恋宋美龄),以及廖仲恺、许崇智、鲍罗廷等人常从黄埔军校来珠村做客并留宿的桩桩趣事。
老人们指着墙角一张宽大的长条木凳(图一)告诉客人:别看这条长凳粗糙,它可是用百年荔枝木特制的打饼台。每次宋美龄一来,珠村人就在这上面做粉諽和炒米饼招待他们。孙穗芳对珠村人讲的这些往事听来津津有味,她从来都十分尊敬美龄姨婆,对有关姨婆的一切都很感兴趣。连忙和独生子及潘将军的后人们在姨婆睡过的木床和做过炒米饼的长凳上照相留念。就这样,珠村潘文治将军故居的长凳旁,又增添了孙穗芳博士笑吟吟的巨幅照片,寄托着她对前辈的思念。
个人生活
情感生活
孙穗芳女士1965年与香港前首富王时新之子王守基结婚,婚后生有两子王祖荣和王祖耀。
主要成就
为了宣传孙中山的思想,她在世界各地演讲已达800多场,并在深圳创办了孙中山心血管医院。
她表示,希望在中国建立3千个祖父孙中山的铜像,铜像基石设计成8角型,分3层。“底层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中国固有的文化道德;第2层是中国固有的政治哲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3层才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精粹。”如此设计,仿若告诉世人,孙中山思想酝酿自深厚的中华文化思想,是中国人理应沽取的文化思想精髓。
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由孙穗芳捐赠的孙中山全身铜像日前在秦皇岛燕山大学落成。孙中山先生铜像高4.5米,其中青铜全身塑像高2.2米,座高2.3米,基座直径1.5米,基座用八角形花岗石分三层建造,镌刻有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天下为公”等内容。孙穗芳长期侨居美国,2005年9月访问燕山大学期间受聘为燕山大学名誉教授。
2013年9月24日,孙穗芳博士回孙武故里广饶,在广饶县乐安孙氏宗亲有关人员陪同下,拜谒孙武祠,归根祭祖,并向孙武故里广饶捐赠孙中山先生铜像(孙中山先生系我国春秋时期大军事家孙武的70世系孙) 。
社会活动
公益活动
孙中山先生的孙女、著名慈善家、教育家孙穗芳博士到广东私立华联学院,为学院新生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并勉励学生要做造福社会的新世纪人才。孙穗芳广东之行是应广东省政府邀请,参加大元帅府揭幕。私立华联学院聘请孙穗芳博士为该学院的荣誉教授,孙穗芳为学院题词“博爱”,并向学院捐赠了图书。
捐赠孙中山半身铜像
2014年9月5日上午,美籍华人、孙中山孙女孙穗芳博士,在民主党派大厦14楼贵宾室,向民革上海市委捐赠了一尊孙中山半身铜像。铜像长、宽均为0.8米,将安放在民革上海市委机关里。
上海市人大常委、民革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董波在接受捐赠时表示,孙中山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所建立的历史功勋,及其博大深邃的思想、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永远为世人所铭记和景仰。孙穗芳博士的捐赠之举,对民革市委工作既是充分信任,也是大力支持。民革市委将以孙中山铜像寄托上海民革党员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之情,并激励党员进一步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山精神。
孙穗芳博士现任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主席、夏威夷中国妇女慈善会会长、美国夏威夷太平洋大学校董、中山大学香港校友会名誉会长等职。为了纪念祖父的功绩,弘扬孙中山精神,多年来她积极著书立说,奔走海内外,宣传募款兴教助学,发动捐资扶贫济困。
.名人查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名人查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mingrencha@88.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名人查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mingrencha.cn
本月热门人物
-
李启龙(二丫讲梵博主)
李启龙,一名九零后中年人,运维界的小学生。二丫讲梵网站站长
-
有巢氏
有巢氏,简称“有巢“或”巢”,号“大巢氏”,华夏族,位列五氏之首,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 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建立古巢国。有巢氏出生在安徽省巢湖流域,后迁徙至山西省石楼山一带。 有学者认为有巢氏出生在苍梧,立都河南舞阳。 也有史学家认为有巢氏生活在山东、四川
-
江远(国民法医主角)
江远:起点小说作者志鸟村《国民法医》一书的主角,拆二代!父亲
-
李赞(90后书画新秀)
笔名礼赞,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郑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毕业,学士学位。河南泌阳县人,1996年出生。绘画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并被多家艺术单位永久收藏。 自幼喜欢诗词书画,在中学时期,坚持练习绘画基本功,每天放学后,在画室练习至深夜,冬夏不弃,多才多艺,传统美学、诗词、篆刻、鉴赏均有涉猎。其绘画作品工写兼备,尤以写意花鸟为长,与古为新,风格秀逸严谨。
-
张霖(国家一级美术师)
张霖,女,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河南美术教育学会会员、河南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大红袍筹备画家。 从小就喜欢书画,几十年来,一直把书画作为精神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和爱好。多年来,在注重吸收古代大师营养的同时,也经常到国内外参观、参加书画展,从中汲取精华。书法绘画风格从不求
-
张黎(当代画家)
张黎,1965年生,河南商丘人,中国当代画家.198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专业,后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修山水,书法,画论,篆刻等.山水画致力于线、面、色、墨的和谐统一,以舒缓当风的线与掷重苍浑的面结合,或墨融于彩,或簌彩于墨,营造出独具匠心的中国精神和东方意境,形成了意新情浓、潇洒雄奇、宽舒荡漾的色彩斑斓的水墨世界。 其画作不求
-
欧桂生(刑侦八虎)
法医临床鉴定人,执业证号:440118239037,主任法医师,硕士生导师,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现任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体损伤鉴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医学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法医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法医学系客座教授。曾获评公安部"八大刑侦专家"。